北京时间2月18日下午,国际篮联(FIBA)2023年男篮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抽签仪式在瑞士举行,中国男篮与日本、韩国及一支待定球队同分在B组,抽签结果公布后,国内篮球界反应复杂——有人认为抽到东亚老对手堪称“中签”,也有人直言“并非上上签,但也不是很差”,这份看似平淡的反应背后,实则折射出中国男篮当前的实力定位与战略考量。
抽签结果:东亚三强再度聚首
根据抽签规则,亚洲区预选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支球队被分为4个小组,每组4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赛,小组前三名晋级第二阶段,中国男篮所在的B组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北队(待定,需通过资格赛确定)。
这一分组结果立即引发关注,中日韩三国不仅是东亚篮球传统强队,更是亚洲篮坛的老对手,近年来,三国篮球发展路径各异,但彼此间的对抗始终充满看点。
并非上上签:对手实力不容小觑
抽签结果公布后,有球迷感叹“不是上上签”,这一判断基于对对手实力的清醒认识。
日本男篮近年来进步神速,已成为亚洲篮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019年世界杯,日本队虽未取得理想成绩,但归化球员和本土新星的崛起令其实力大增,八村垒(华盛顿奇才)和渡边雄太(多伦多猛龙)两位NBA球员的加入,使日本队锋线实力达到亚洲顶级水平,日本队还拥有富坚勇树、比江岛慎等经验丰富的球员,整体实力较几年前已有质的飞跃。
韩国男篮同样不可小觑,虽然近年来成绩有所起伏,但韩国队始终保持快速、精准的技战术风格,老将金钟奎、李承铉仍在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归化球员罗健儿的加入更是极大增强了内线实力,在2019年世界杯上,罗健儿以场均23分12篮板的惊人数据成为赛事篮板王和得分第二高的球员,韩国队的外线投射能力和顽强作风一直是中国男篮需要警惕的。
即使是被认为组内相对较弱的中国台北队,也曾给中国男篮制造过麻烦,2013年马尼拉亚锦赛,中国男篮曾以78-96惨败于中国台北,创下队史最差战绩之一,虽然近年来双方实力差距拉大,但篮球比赛的偶然性不容忽视。
也非下签:历史战绩占优且避开强敌
尽管对手实力强劲,但将这一分组定性为“下签”也显失公允,从历史战绩来看,中国男篮对日韩两队保持明显优势。
中日男篮交手史上,中国男篮占据绝对上风,自1975年首次交锋以来,中国队在亚锦赛、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对日本队胜多负少,最近一次正式比赛交手是在2019年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男篮红队以73-76惜败,但那是在中国队分成红蓝两队、阵容不整的情况下取得的。
中韩男篮的交锋史同样对中国队有利,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双方在亚洲赛场上演过多场经典对决,中国队胜率明显更高,2015年长沙亚锦赛上,中国队在小组赛和半决赛双杀韩国,最终夺冠并直通里约奥运会。
从战略角度考虑,避开澳大利亚、新西兰、伊朗等强队已属幸运,澳大利亚作为亚洲篮坛新霸主,实力远超其他亚洲球队;新西兰身体对抗激烈,打法强悍;伊朗虽然核心哈达迪、巴赫拉米年龄渐长,但依然保持相当竞争力,与这些球队相比,中日韩的实力相对接近,比赛悬念更大,但出线机会也更均等。
赛制分析:晋级前景谨慎乐观
本次世预赛赛制为中国男篮提供了较大容错空间,每组4队,前3名晋级,意味着只要不垫底就有机会,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在组内应该位居前列,正常发挥应能顺利晋级。
主客场双循环赛制也对中国队有利,与赛会制比赛相比,主客场制减少了偶然性,实力更强的球队更有机会展现优势,中国男篮拥有丰富的主客场作战经验,且能够享受主场球迷的支持。
赛程安排方面,中国队需要合理调配阵容,应对密集的赛事,CBA联赛赛季与世预赛赛程如何协调,将考验篮协和俱乐部的沟通协调能力,好在近年来CBA联赛为国家队比赛让路已成惯例,预计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新帅新阵:杜锋的首个大考
对主教练杜锋而言,这次世预赛将是其执教中国男篮的第一次大考,自2019年接手球队以来,杜锋尚未带队参加过高水平国际赛事,世预赛将检验其战术理念和临场指挥能力。
阵容选择方面,杜锋面临诸多抉择,易建联是否回归?郭艾伦、周琦等核心球员如何搭配使用?年轻球员如胡明轩、张镇麟等能否挑大梁?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世预赛中寻找答案。
战术风格上,杜锋强调的快速攻防转换和高强度防守能否在对阵日韩的比赛中奏效,将是观察重点,日本队的NBA级别锋线和韩国队的整体配合都将考验中国队的战术执行力。
展望未来:着眼2023更需立足当下
2023年世界杯将由印尼、日本、菲律宾联合举办,这是历史上首次多国联合举办的篮球世界杯,作为2019年世界杯的东道主,中国男篮未能直接获得2023年世界杯参赛资格,必须通过预选赛争夺门票。
世界杯成绩更与奥运会资格直接挂钩,2023年世界杯成绩最好的亚洲球队将直接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这意味着中国男篮必须力争成为亚洲成绩最好的球队。
从更长远视角看,本次世预赛是检验中国男篮新老交替成果的试金石,自2019年世界杯失利后,中国篮球进行了深刻反思和系列改革,CBA联赛改革、青训体系完善、体教融合推进等措施效果如何,都需要通过国际比赛检验。
挑战与机遇并存
抽签仪式只是大赛的开始,真正决定命运的永远是赛场上的表现,与日韩同组既非上上签,也非下签,而是对中国男篮实力的一次准确映射——既非亚洲顶级,也非二流弱旅。
这种“中间状态”或许正是当前中国篮球的真实写照,我们失去了亚洲霸主的绝对统治力,但依然保有与强敌一较高下的实力和底气,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过分悲观,也不盲目乐观。
中国男篮需要做的是认真准备每一场比赛,尊重每一个对手,从防守做起,从篮板拼起,发挥内线优势,改善外线稳定性,只要发挥自身特点,克服心态波动,中国男篮从“死亡之组”突围并非奢望。
世界杯预选赛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抽签只是起点,真正的征程现在才开始,对于热爱中国篮球的每一个人来说,无论签位如何,支持与陪伴才是对球队最好的鼓励。
发表评论